最近,艺术家蔡国强与户外品牌始祖鸟在青藏高原江孜热龙地区联合举办的烟花活动,引起广泛争议,舆论场上对此次活动的批评连日来不绝于耳。
如此规模的“炸山”活动,仅靠企业的力量聚富配资,显然是办不成的。在批评主办方之外,更要追问的是:这样一场在高原生态脆弱区举办并且明显有环境干扰风险的商业活动,到底是如何通过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批并得以顺利落地实施的?
据媒体报道,当地此前曾回应称,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因使用“环保材料”,故无需进行环境评估,且活动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目前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但这样的回应,显然难以服众,环境方面的专家学者也已提出不少质疑。
要知道聚富配资,高原地带生态系统本就十分脆弱,生物降解能力也极低,所谓的“环保材料”在高原特殊生态环境中的实际影响究竟如何,恐怕不能仅凭单方面说辞就下定论。哪怕“目前”未见明显影响,也不代表不会造成长期、潜在的破坏。这些问题,都需要更为严谨、科学的调查予以明确。
从目前的舆论反应来看,公众的关切,从对环境问题的探讨逐渐过渡到对当地职能部门的追问。显然,举办这样一场“秀”,不仅对企业品牌无益,对当地的形象也难说正面。很多人更是不解,当地为何会允许这样一场活动举办?难道事前完全忽略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争议?
其实,站在发展的角度来看,并不难理解。特别是对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来说,试图通过引进知名品牌或大型活动来提升知名度和曝光度,从而创造招商引资的机会,不是什么特殊操作,这种“被看见”的诉求本身也无可厚非。从一些地区的实践来看,一场备受瞩目的艺术活动确实能够带来关注度,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性价比也颇高,很多时候是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
特别是在当下,很多时候,具有优质资源的欠发达地区,确实是“被看见了”才能带来发展机遇,举办吸睛的活动来达成这一目的再顺理成章不过。但这并不代表能为所欲为,其中的关键在于,活动应与当地特色和需求相契合,要平衡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不能突破底线。特别是涉及环境相关领域,应更加慎重,不能为了眼前的曝光度而对生态环境这一宝贵的财富造成损伤。
当然,造成环保争议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目前,日喀则已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但无论如何,对于生态脆弱地区而言,有时候,有所不为守住环境底线,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有所作为。相关部门也应以更加精细、科学、长远的态度,审慎评估潜在风险,更好开展相关工作。
进一步而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仅不会阻碍发展,反而能够带来更持久、更优质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新兴业态的兴起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这种相互成就,需要的是长远眼光和战略耐心,不能急功近利。
此次“炸山”事件,应当成为一次契机,促使各地重新检视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审批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类活动特别是文化创意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在支持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守住生态环境底线聚富配资,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选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