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利创智投,美国乔治亚州一场突如其来的执法行动撕开了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虚假面纱。美国移民局和国土部对韩国现代与 LG 合资的超级电池工厂进行突击检查,475 名外籍工人因无合法工作许可被带走,其中 300 人来自韩国。
这个被现代称为 "佐治亚州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发展项目"、耗资 43 亿美元的工厂,本应在 2025 年末正式运行,却在投产前就因劳动力问题陷入停滞。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执法人员甚至不得不使用铁链捆绑被带走的工人,暴露了这场 "执法秀" 背后的准备不足与仓促。这一事件不仅是个案,更是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全面溃败的缩影。
自特朗普政府 2017 年提出 "让美国再次伟大" 的口号并推行制造业回流政策以来,已经过去了八年。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买美国货、雇美国人》行政令、《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投入巨资试图将制造业拉回美国本土。然而数据不会说谎: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从 2022 年的 1298 万人降至目前的 1280 万人,不增反减;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总额从 2017 年的 5660 亿美元飙升至 2024 年的 9184 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数据无情地揭示了一个事实:美国制造业回流不过是一场精心包装的谎言。
制造业回流政策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劳动力短缺是最直接的障碍,美国目前有近 50 万个制造业岗位缺口难以填补利创智投,超过 65% 的制造企业将招聘和留住工人视为首要挑战。
更严峻的是,美国社会存在严重的职业认知脱节 ——80% 的受访者认为制造业就业对国家有利,但仅有 25% 的人愿意自己进入工厂工作。这种矛盾源于美国制造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低下,以及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轻松工作或成为 "网红" 而非从事体力劳动的心态转变。现代 LG 工厂被迫使用非法外籍劳工,正是这种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
政策刺激与市场现实的脱节加剧了回流计划的破产。英国《金融时报》调查显示,《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法案》实施首年,美国公开宣布的 114 个清洁能源、半导体等制造业项目中,价值 840 亿美元的项目出现延期、推迟甚至无限期暂停,占比接近 40%。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的太阳能电池板工厂、LG 能源解决方案的电池存储设施等旗舰项目纷纷搁置利创智投,暴露了政策驱动型投资的不可持续性。企业投资承诺与实际到位资金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5 月美国宣布的 3820 亿美元制造业投资中,大部分要么推迟,要么削减规模,有的甚至全面叫停。
能源消耗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制造业回流的虚假性。2022 年美国工业部门用电占比为 25.8%,不仅低于 2013 年制造业回流政策密集出台前的 26.5%,更远低于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工业用电占比。作为回流重点的原生金属、汽车、机械等产业年复合增长率均低于 GDP 增速,表明制造业并未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这种数据与现实的背离,揭示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趋势并未因政策干预而逆转。
现代 LG 工厂的困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失败的典型案例。该工厂是现代汽车在佐治亚州 126 亿美元投资计划的一部分,却因依赖非法劳工而陷入停滞。类似地,富士康曾高调宣布在威斯康星州投资 100 亿美元建设 "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工厂,最终投资缩水至不足原来的五分之一,就业岗位承诺从 13000 个削减至不到 1500 个。
这些案例共同构成了一幅制造业回流政策的失败图景:政府提供巨额补贴吸引企业,企业为获取补贴而承诺投资,最终因美国本土运营成本过高、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而无法兑现承诺,形成恶性循环。
与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崛起。联合国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产值已占全球总量的 35%,预计到 2030 年将进一步提升至 45%。中国出口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从 2010 年的不足 30% 跃升至 2024 年的 90%,劳动密集型产品降至 10%,标志着产业链竞争力的显著增强。更重要的是,中国中间品贸易占全球比重已达 15.2%,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占比更是达到 20% 左右,稳居世界第一,彰显了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中美制造业发展路径的差异揭示了问题的本质:美国试图通过行政干预和贸易保护强行扭转全球化分工的客观规律,而中国则通过完善产业链、提升创新能力和保持开放姿态,自然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枢纽。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失败证明,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仅凭政策意志重构产业链。当美国还在为劳动力短缺、项目停滞而焦头烂额时,中国已经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销售的完整生态系统,这种系统性优势绝非短期补贴政策所能撼动。
现代 LG 工厂的铁链不仅捆绑了无辜的工人,更捆绑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虚幻梦想。从贸易逆差扩大到就业岗位不增反减利创智投,从项目停滞到劳动力危机,一系列事实都在宣告这场政策实验的彻底失败。美国制造业回流终究只是一场政治表演,其背后是对经济规律的漠视和对自身结构性问题的回避。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制造业的重心不会因政治操弄而转移,美国试图通过保护主义实现制造业复兴的努力,注定只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谎言。
选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